热卖的香港保险性价比真的高吗?
————点击图片进入游戏——————
首先要声明,本人并非保险从业人员,我不能保证以下内容、观点全部正确,但可以保证绝对没有任何利益瓜葛。 其实我的背景老粉丝都知道的,说这么一段并非是要装逼,而是万一我写的还不错,你们转发出去,那些路过的围观群众不认识我,所以需要自爆家门。 进入正题。 保险按照它们行业的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,寿险和财产险,但今天我为了便于写作,把保险按照投资目的分成两类,意外保障和投资分红。 1、先说意外保障保险公司本质是一个风险对赌机构。 你死了保险公司不能给你复活,你得癌了保险公司治不好你,保险公司除了能给你钱,别的什么也做不了,所以我说保险公司就是赌博公司,签的合同就是风险对赌的契约。 遗憾的是这场风险对赌,绝大多数投保的人都会输。 保险公司里有一个职位叫精算师,他们会搭建模型,精密准确的计算各类风险触发的概率,然后开出对赌的赔率,也就是保费。 我在这里转载一段知乎保险大V李元霸的内容,你们看完就懂了:—————以下位引用内容—————以法定《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(2000-2003)》男性死亡率为例:一个在30岁生日当天健康的男性在生日后一年内死亡的概率为千分之0.88140岁男性为千分之1.71560岁男性为千分之9.31380岁男性为千分之76.18780岁的老人未来一年身故的概率是30岁成年人的86倍。 用一个简化的一年期定期寿险定价说明,假设除了死亡成本外,还有20%额外成本作为保险公司各种运营成本和一丁点利润要求。 30岁时候你如果要买一年期10万元保额,只需要0.881*100000/1000*(1+20%)=106元40岁的时候就需要1.715*100000/1000*(1+20%)=206元60岁的时候就需要9.313*100000/1000*(1+20%)=1118元80岁的时候就需要76.187*100000/1000*(1+20%)=9142元—————以上位引用内容—————大家看到了嘛,你们买保险时的保费包含了风险概率、销售提成、运营成本、保险公司利润,所以保险公司肯定不会亏钱,而对于客户来说,买保险其实是一项负和博弈。 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负和博弈,比如4个朋友聚在家里打麻将,这种是零和博弈,最后输的钱和赢的钱肯定相等。 但如果4个朋友约定去棋牌室打麻将,最后赢钱的人要支付棋牌室桌位租金,最后赢的钱+租金=输的钱,多了个租金,那就是负和博弈。 写到这了我顺带再扩展说几句,A股指数长期看是上涨的,所以A股是正和博弈,债市是正和博弈,期货是负和博弈,最差劲的就是彩票,返奖率最低的负和博弈,聪明人应该尽量避免参与负和博弈,这样才能在漫长的赌徒生涯中生存下来。 上面说了那么多,其实就是想引申出我对意外保障类型保险的态度,作为负和博弈,买保险绝对不是多多益善,而是慎买少买,这句话你几乎不可能从保险从业者的嘴里听到,大概也就我这种圈外人才会直言不讳,这也是我想了半天最后放弃约稿,自己来写的重要原因,我不是故意要拆台,我只是觉得自媒体就应该直抒己见。 二、什么人该买意外保障险我前面说能不买就不买,能少买就少买,但有一些人还是应该买的。 我以前给你们举过一个例子,年收入10万和年收入20万的人生活质量差距巨大,但是年收入1000万和年收入2000万的人,其实生活质量是差不多的。 钱对于生活质量提升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,所以高净值(百万+)人群理财时比较保守求稳,因为赚更多的钱生活改善不明显,但如果亏了很多的钱生活恶化很明显,这些人的确有必要支付一点成本来确保主要经济来源的安全。 以我的家庭为例,老人退休,妻子全职在家带孩子,但因为我的收入还可以,我是不会给老人、妻子、孩子买保险的,因为他们即便患重疾我也承担的起治疗费用,所以没有必要参与负和博弈。 我们家庭真正的核心风险其实是我,所以我打算接下来去买一份高保额的身故险,人有祸夕旦福,万一我出了事一家老小日子还能过的下去,每年支出的保费也不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,这种保险就属于应该买的保险,即便我知道是负和博弈我也愿意参与。 至于一些经济状况很紧凑的老百姓,每个月还完房贷、供养孩子后所剩无几,我其实是不太建议买保险的,长期购买负和博弈只会不断的压榨整个家庭的财务状况。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,那万一我就是倒霉患重大疾病的那个人怎么办?我的答案是那就认栽吧。 一个家庭会面临各种风险,收入有限的你不可能全都买保险来防范,这个时候应该把每一分钱都投入到家庭生活中去,不要去参与负和博弈,这就是我从极端理性的角度给的建议。 财富顶层和财富底层的人都不该买保险,马云不买保险是因为他不需要保,地下室青年不买保险是因为保费用来改善生活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。 3、那么买保险投资呢?之前说的都是意外保障险,接下来说保险的投资理财功能。 首先要提醒大家一个最常见的坑,卖保险的销售说的高收益通常都是非保障收益,那只是一个假想预期,就好像很多卖基金的喜欢把未来一年的预期收益说的很高,等你买了一年后发现相去甚远。 目前国内投资理财类保险的定价利率封顶是4.025%,平均行价是3.5%,超出这个数通常就是非保证部分,市面上一些分红险,分的红利就是超额部分。 我举个例子,保险公司投资做到了5.5%的收益,比3.5%多了2%,产品约定购保的客户可以分到超额的一半,那就是1%+3.5%,最后收益是4.5%。 出于职业病,我和李元霸聊到这里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那还不如买分级基金A,年化还有5%左右利息,他说对的,就是这样。 事实上分级基金A的主要持有者就是保险机构,他们承诺投保人3.5%的收益,然后买了5%收益永续的分级基金A,无风险的吃几十年利差。 所以如果从性价比上来说,纯意外保障型的保险+分级A就是最佳终身型组合。 对于完全不会理财的老年人来说,3.5%+的投资收益也不错,属于中庸的选择,但对于有些想法的投资者来说,3.5%+也就那样了….而这一点,香港保险就要好的多。 4、香港保险的优劣写了两千多字终于写到主题了,我心里想,如果下载了一部小电影如果播了一个小时还没肉戏,我可能会骂娘……我给那些有意投稿的网友都回了一封邮件,让他们简洁的讲一下香港保险对比大陆保险的优点和缺点,一共收到36份有效回复,统计如下:需要说明的是,这36份回复里绝大多数是香港保险的销售,所以肯定有立场偏向,但根据我对他们内容的阅读,大部分都是实在人,说的也都比较诚恳。 基本上大家看这个表就能知道一个香港保险VS大陆保险的概要。 我逐一做一下补充说明。 1、保费便宜。 几乎过半的香港保险销售人员都说过比大陆保险便宜20-30%,但我问了一些大陆的从业人员,并不认同此观点。 保险品种的价格受渠道影响很大,某国内龙头企业渠道厉害,销售人员能力强,定价比同类产品高出20%都是有的。 然后就是田忌赛马的故事,拿自己便宜的和对面贵的比,这就是20-30%差距的由来。 我问过两个精算师,都和我说国内的意外保障险最起码不比香港的贵,有的甚至更便宜。 2、收益高。 这个是共识,即便大陆的保险从业人员也不否认,香港那边分红类的险种的确比大陆的高1.5-2%左右,尤其是保监会对内地定价利率做了限制后,香港那边产品的优势明显。 3、海外资产配置。 香港保险美元计价,这是区别于内地保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,尤其是人民币现在还在贬值通道,同时中产阶级有资产分散避险的需求。 4、寿命问题。 说的是香港人平均寿命比大陆要长,所以精算师在做模型的时候开的赔率比较厚道,大陆人去买重疾险就占便宜了。 这件事至少我问过的人里面没有反对的,但香港保险公司也不是傻子,如果大陆客这样越境套利的多了,对方的精算师也有可能会调整模型。 5、其余优点都不是重点,或者说或多或少有主观色彩,大家做个参考就行。 再说缺点:1、提到最多的就是购买流程繁琐,不仅是你本人要去香港,还会涉及大量手续,包括刷卡不能超过5000美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,所以买香港保险需要支付大量的行动成本。 2、汇率问题其实算不上缺点,至少目前来看,人民币逆势升值的可能性小。 3、法律纠纷被提到的次数很多,100万以下可以去找香港保险索赔投诉局投诉,100万以上就要在香港那边打官司,大陆的法律不管,到时候你折腾进去的钱、时间、精力会比较大。 4、允许破产。 其实大陆的保险公司也会破产的,但综合来看大陆保险公司差不多是全世界最安全的保险公司,不但受监管,而且要接受压力测试,另外还有专门的保障基金应付兑付危机,保险公司真的撑不下去了保监会也会安排其他国内保险公司兜底,而在香港,这一切都按市场化来。 大致就这些,我为了尽量公正,真的是大量查阅和询问了两边的从业人员,然后交叉验证,得出了我认为最不偏不倚的结论如下:大陆的意外保障险其实性价比很高,而香港的优势是重疾和分红投资类产品,购买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香港保险产品并非都比大陆便宜。 高净值家庭如果想要配置一些美元资产及美元理财,香港保险是一个还不错的理想选择,但是购买时的行动成本和出现纠纷时的维权成本巨大,这些都要慎重考虑。
|
完全生存在数字时代的群体数字货币问答,发生耦合后所具备的影响力:投资者们,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区块链新数字经济模式进行交易,也更加习惯于社区化的交流,最终形成了所谓...
PZM币的英文全称是Prizm,它是一个基于PoS共识机制的代币,该代币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加密货币,除此以外,该代币还具有去中心化、便利、安全等一些特点。Priz...
CART币即CryptoArt.Ai,它是亚洲最大的去中心化NFT市场,包括NFT的创建、销售、拍卖、收集和转让。根据最新的行情数据显示,截止到2021年12月...
Celestial的治理代币就是CELT币,而Celestial就是一个多链的元宇宙Gamefi游戏,该项目的高级符文就是《愤怒的小鸟》的创始人Peter Ve...
7月30日的最新链上数据表明,矿工正在准备出售比特币(BTC)。根据Glassnode的数据显示,过去24小时内,矿工流入交易所的比特币数量明显增加数字货币钱包...